1 2 3 4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正文

行业动态

300余座白云老宗祠焕发新活力!你们村的呢?

发布日期:2018/7/24 0:00:00

宗祠,既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每一座宗祠都是一个宗族或一个村落的发展史,宗祠里的每一块砖瓦都书写着属于它们的故事,折射出不同时代背景的人文特色。星罗棋布于白云这片大地上的数百座宗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张名片,如今,这些老旧祠堂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活力,江高镇大田村原珍谢公祠成为武术学习地,人和镇岗尾村的林氏宗祠内唱起了粤剧,金沙洲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打造成爱国教育基地,太和镇北村诸多宗祠正在尝试打造成画作展览中心……

倾听:300余座代表性宗祠印证白云岁月

饱经风霜的古祠堂,静静地凝视着时代的变迁,每一砖、每一瓦都写满了光阴的故事。走进白云每一条村落,穿过一条条幽深狭窄的小巷,你都可以寻见至少一座宗祠。区文遗办冼永城介绍,白云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流溪河蜿蜒穿过,东部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众多于宋代自中原地区经南岭古道珠玑巷迁徙到岭南一带的先民因此到这里繁衍生息。

迁徙至此的白云先民也一同带来了中原文化,聚族而居者,则建祠。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古人修建宗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白云人为缅怀先祖,纷纷建立其宗祠。据了解,在白云区的每个自然村落几乎都有至少一座宗祠,集中散布在流溪河沿岸,其中以登记为区级文物保护建筑的300多座宗祠为代表。“在实际文物普查中发现,白云区有着众多的姓氏宗祠,风水布局十分讲究,建筑结构上不算精美,但在数量上当属广州各区之最,300多座宗祠仅是白云区众多宗祠中的部分代表。”冼永城介绍,宗祠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白云这些宗祠,是白云先祖在此生息繁衍的重要见证,是属于白云的独特人文景观。

如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的曾氏宗祠群,已历经600多年风雨的曾氏大宗祠,一大三小四座祠堂连绵成群,这数座宗祠,不仅是曾氏族人缅怀先祖之地,还是曾氏后人诗书达理之地。走进曾氏大宗祠可以发现,这座古老的宗祠墙壁上,留有“子孙读书,关家运盛衰”等条例六则。曾氏族人表示,每次到祠堂,长辈都会跟他们讲起刻于祠堂墙壁上的家风家训。据了解,龙岗曾氏历代有不少科甲、仕宦,甚至不少先辈都受过皇帝封典。


曾氏大宗祠。

冼永城介绍,白云众多姓氏先祖修建宗祠,多用于缅怀先祖,行使族权或者举办喜事,在今天,白云区还有宗祠沿用着旧时的作用,每至重阳、元宵,曾氏族人还会聚集到曾氏大宗祠祭祖、议事,族人中有喜事时,这里也是一片欢庆。


曾氏大宗祠。

活化:多种用途让古老祠堂焕发新活力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宗祠文化在悄悄地发展和演变,散落于我区各个角落的老旧祠堂也有了新的使命。


原珍谢公祠内,武术教练正在教学生习武。

“跨步、出拳、收拳……”暑假刚刚到来,江高镇大田村原珍谢公祠更加热闹起来了,十几名功夫小子在师傅的指引下,整齐地扎起马步出拳收拳。一拳一脚,一砖一石,别有一番格调。大田武术队教练谢志伟告诉笔者,从2016年开始,原珍谢公祠就成为区武术协会大田武术训练基地。“训练需要场所,村内的宗祠、北帝庙等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物点,恰好可以利用起来。”谢志伟说,如今,大田村民都知道,要习武就去宗祠。与此相似的,还有人和镇岗尾村的林氏宗祠,将宗祠作为粤剧传唱地,宗祠内时常响起阵阵悠扬乐韵声。


在古朴恢宏的宗祠内,学生练起拳术,一拳一脚之间,别有一番气势。石建华  摄

而大田村的谢氏大宗祠如今变成了村内的活动中心。放上几张乒乓球桌,这里便成了村内老人动动筋骨的地方。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各类文体娱乐活动,有武术、戏剧、舞蹈、唱歌、下棋、打牌。近几年,每逢农历二十八还有贺岁杯乒乓球赛。“宗祠是村民的历史文物,活化起来就大有作为。”大田村村委会委员龙锡光告诉笔者,如今,村内不少老人小孩经常会到宗祠里看节目表演,顺便运动运动,这里人气特别旺。


大田村的谢氏大宗祠如今变成了村内的活动中心。

冼永城介绍,事实上,白云区将祠堂作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村落不在少数。在太和镇北村,正在借助广州北部最大的乡村书舍群的打造,将北村保留下来的六七座古代祠堂月峰祖祠、怀村祖祠等,办成老人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娱乐、书画社等场所。


北村书院群。

此外,有的宗祠还记载着族人发展史,承担着教育后人的使命。在太和镇南村村,周氏大宗祠将周氏族人在白云的族迹娓娓道来。周氏族人宋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的故事,周敦颐第九代孙周仕龙、周遂禄迁徙至此繁衍昌盛的发展史,都以展板的形式一一展示在宗祠内。


明末清初,周氏族人共同修建周氏大宗祠,祠堂坐北朝南,两祠合并,规模形制相同,当地人称为孖祠堂。


南村的孩子在周氏大宗祠门前跑过。

“要让后人了解族人的发展史,更要学习先辈们的优良品德。”江高镇江村村民江伯介绍,从2016年就开始原址重建的江氏大宗祠,十分注重文化传承。此次重修了圣旨牌坊,彰显族人功绩,在宗祠墙壁上还刻有《江村渔乐图》《喜上眉梢》《理学传教》等图,两边衬祠分别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艺术馆,展出先人守戍台湾边疆、抗击日军暴行等历史事迹。


重修的江氏大宗祠内,将《江村渔乐图》《喜上眉梢》《理学传教》等图刻在了墙壁上。

观点:对祠堂的最好保护是焕发新活力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而祠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如今人们的祭祀活动不如古代人的频繁隆重,祠堂的传统祭祀作用已经有所改变。但作为家风家训传承的重要载体,时至今日,更多的宗祠正在因岁月的沉淀而愈发有意义,不少祠堂被修复重光。与单纯的保护不同,白云人正在尝试以不同方式延续传承宗祠传统文化及精神象征,留住集体记忆和浓厚的乡土感情。让一座座古色古香的祠堂重新成为白云各村的标志性建筑。

“对祠堂最好的保护是让其焕发新活力。”冼永城说,他从事文物保护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见证了众多祠堂因年代久远失修,也见证了不少祠堂的重建焕发新颜。他表示,白云众多宗祠在旧时就有学习教诲的功能,在新时代以学习展示的方式焕发出来新活力,其实是对宗祠的一种保护。对比开发为旅游景点的广州陈家祠,结合其特有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特色,发挥旅游价值;以及蓬江陈白沙祠,举办白沙文化节,开设《弟子规》班,举办“开笔礼”活动等,让传统祠堂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宗祠活化的典型案例,都可以成为白云众多宗祠焕发新活力的参考对象。

当然,传统祠堂的修缮保护工作也不能忽视。广东澄海就对保护祠堂建筑及历史文化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建立专人看管制度,整理祠堂文物资料存档,编撰族谱,世代相传。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电子邮箱:gzslyjzxw@163.com

返回顶部

总部地址:广州科学城天泰一路1号5A  服务热线:(8620)82181087  传真:(8620)82181281

办事处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天泰一路一号5A 邮政:510530 Email:service@sino2sino.com

技术支持 (020-82181087) vipservice@honya.cn

盛世君悦版权所有 2000-2024年 粤ICP备1204304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2020002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