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山保护区总面积1887公顷,森林覆盖率98.8%。保护区内植物区系、森林类型、种群构成、群落结构和生态环境有着显著的原始性,动植物种类繁多,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广东省物种宝库”,是理想的科研、科普、教学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南昆山保护区建设的蜻蜓馆已基本完成,目前可接受团体预约参观。据介绍,这是全国首个蜻蜓馆。
蜻蜓馆位于南昆山保护区办公楼旁边,记者近日进入馆内看到,里面以南昆山地区的蜻蜓为主要展览对象,分为实物、图文等主体板块,结合大量精美的彩色图片和精致的标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蜻蜓这种大自然最美丽、最敏捷的昆虫飞行家的矫健身姿,并简要地介绍了蜻蜓这类古老昆虫的神秘生活历程。
“经过10余年细致的野外调查,南昆山已经发现蜻蜓156种,包括了许多十分珍稀的蜻蜓种类。”南昆山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崔晓东介绍,在近几年的考察工作中,除了不断刷新蜻蜓的品种外,已经有2个蜻蜓新种被发现,分别是南昆山黑额蜓和金翼裂唇蜓。
黑额蜓
据悉,南昆山黑额蜓是我市摄影爱好者和蜻蜓研究者吴宏道2006年10月份在南昆山发现的新品种。当年,吴宏道在南昆山偶然捞起了一只蜻蜓的稚虫,于是带回家养。没想到稚虫成熟羽化后的蜻蜓,他并不认识。经过专家认定,这是一种新发现的蜻蜓品种。因为是最早在南昆山发现的,于是就用南昆山来命名。这也是第一个用惠州地名来命名的蜻蜓种类。
作为观赏昆虫和旗舰物种,蜻蜓以其优美的体态和华丽的色彩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崔晓东介绍,目前正在抓紧培训讲解员以及完善后期建设,保护区管理处欢迎团体预约参观,尤其欢迎中小学校预约前来。
蜻蜓标本
在蜻蜓馆附近,还有一个露天的蜻蜓池,池内有水及种有植物。不到10分钟,即看到池内有蜻蜓飞舞。同时,蜻蜓池内也有蝌蚪状的蜉蝣动物。“蜻蜓一生要经历两个生活阶段,幼年期是在水中度过的,这一阶段的蜻蜓称为稚虫,又称水虿。”南昆山保护区保护管理科科长曾锦东介绍,稚虫在水中生活从数月至数年不等,有些稚虫仅需2-3个月即可生长成熟,有些则需要3-5年,但大多数蜻蜓的稚虫期在1-2年。
“成熟的稚虫会爬出水面羽化。”曾锦东介绍,羽化的过程通常持续数小时,羽化的成虫立刻飞离水面,大约要经过1-2周的生长才能成熟。成虫的生命短暂,大约为1-3个月。蜻蜓的成虫和稚虫均为肉食性,成虫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及叶蝉等小型昆虫,稚虫捕食小型水生昆虫(如蜉蝣稚虫和蚊子幼虫等)、小虾、小鱼等。
曾锦东介绍,由于蜻蜓稚虫生活于各种类型的水域中,其分布受温度、水质和水流速度和水生植被等影响很大。成虫在羽化地点附近生活,其捕食、栖息、交配和产卵的场所又与周边的植被息息相关,因此蜻蜓目昆虫是重要的环境质量指示生物。而且,随着我国环境科学的兴起,蜻蜓稚虫作为水质监测的卫士,有其独特的作用。
“保护蜻蜓,首先要保护蜻蜓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曾锦东介绍,蜻蜓池具有科普作用,欢迎感兴趣市民前往参观。
据南昆山保护区提供的数据显示,除了南极洲,蜻蜓目分布于世界各大区,热带亚热带地区种类较多,其中以东洋区和新热带区种类最为丰富。全世界已记录31科,约6000种左右。中国已知近千种,隶属19科。广东省约260种,南昆山地区已经发现156种。可见,南昆山发现的蜻蜓种类,约占全省60%。
有意思的是,中国体长最大的蜻蜓是雌性的巨圆臀大蜓,体长接近12厘米;中国翅展最大的是蝴蝶裂唇蜓,雌性的蝴蝶裂唇蜓翅展可以超过15厘米;中国体型最小的蜻蜓是侏红小蜻和小蟌属的黄尾小蟌和白腹小蟌,这些蜻蜓的体长都在2厘米左右。“这些‘中国之最’都可以在南昆山找到。”曾锦东介绍,南昆山曾发现有巨圆臀大蜓、蝴蝶裂唇蜓、侏红小蜻、黄尾小蟌、白腹小蟌等。
“南昆山保护区内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缔造了蜻蜓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崔晓东介绍,目前南昆山的蜻蜓考察工作正在继续进行,相信经过更全面的野外考察,更多的蜻蜓会被发现。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电子邮箱:ghc81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