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钟哲 马立敏 陈芳庭 通讯员/张梅芳 黄卫红)日前,《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研学旅行即将成为广东省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业内人士建议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普惠型”“加强型”等不同课程选择。
学什么▶▷不同学段应有不同侧重
《意见》提出,在设置研学旅行课程时,小学阶段应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应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简称“省实附中”)是一所民办学校,很多学生出生、成长在广州,但是祖籍并不在此,对广州的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省实附中团委书记刘嘉嘉说:“结合初中生探索欲较为强烈这一特点,省实附中初中部研学活动主要以感受自然风光、体验广州传统文化为目的,包括研究广州的美食和风俗,到动物园了解生物多样性等。”
“高中生的视野必须更开阔,要逐渐规划未来。”刘嘉嘉介绍,省实附中高中部会安排学生走进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家机器人制造中心、珠江钢琴厂等企业、工厂,引导学生树立大学目标、规划职业生涯。目前,省实附中正计划将研学旅行范围拓宽至全省高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研学旅行可以“两条腿走路”。除了为全体学生提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的“普惠型”研学旅行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该提供内容更丰富、思辨程度更深、难度更大的“加强型”研学旅行,供学生选择参加。
刘嘉嘉说,省实附中的学生每学期有一次春、秋游活动,每学期末有一个社会实践周,由各班级自主开展研学旅行,这些都是学生的必修课,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此外,学生在寒暑假可以选择参加井冈山文化之旅等课程,在学期中也可以参加一些走访企业的研学课程。
去哪儿▶▷公益性优质服务场馆
2017年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80%左右的人表示对研学旅行很感兴趣,60%左右受访者参加过研学旅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旅游热门城市,愿意参与研学旅行受访者比例达到70%。
研学旅行应该去哪儿?《意见》指出,要依托爱国主义教育、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科研创新等资源,结合校情生情,遴选建设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目前,广东省有6个场所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包括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科学中心、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州市花都区气象天文科普馆。
今年,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简称“16中”)与广东省博物馆合作,在暑假期间推出了梅关古道与丹霞山主题路线。
为提高教学效果,广东省博物馆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与16中教师团队一起到梅关古道现场确定路线。未来,双方还将合作开拓更多研学旅行线路。
《意见》指出,景区、场馆、交通部门等都应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提供优惠、优质的服务。研学旅行要遵循公益性原则,不得开展以盈利为目的经营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应减免费用。研学旅行的经费应探索多元化筹措。
怎么做▶▷制订目标杜绝“游而不学”
近年来,社会上的游学项目良莠不齐,有家长认为游学只是走马观花、收获寥寥。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后,如何评价研学课程和学生的研学效果,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我们把立德树人贯穿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师生在外共同生活几天,比在校内讲课、说教的效果好得多。”16中教务处主任陈煦说。
相比普通课程,研学旅行的考察方式更为多样。16中在研学前安排了《漫谈梅关古道》等讲座,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研学;研学后设置了戏剧课程,用表演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收获与体会。
高二10班学生谢昌文说:“走在梅关古道上时,想着苏东坡曾被贬谪,又带着妻儿由此北归,心中也感到一丝悲凉。后来,我们表演的剧本就叫《苏东坡的北归路》。”
省实附中则将学生的研学旅行延伸到校内。学生参加研学旅行归校后,还将参加班会活动、小组深化研究活动,提交学习心得、照片,进一步巩固研学旅行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