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志刚
近年来,我国在扩大乡村旅游规模、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仍面临较多制约。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引发广泛关注。
《行动方案》指出,在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外部连接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和污水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欠账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意愿不强、融资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行动方案》作出了系统部署,可谓切中要害,获得业界积极评价。
“多部门联合发力,对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玲强说,以浙江湖州德清县为例,当地“洋家乐”业态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除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比如“裸心谷”项目,在创业之初面临资金、土地等方面难题,当地政府援引浙江省“坡地村镇”相关政策予以扶持,在建设用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采取点状供地和建筑创新方式确保项目落地,并帮助投资者迅速收回投资,确保项目持续健康运营。
“《行动方案》有多层意义,全面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针对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制约因素进行系统推进;促进乡村振兴,引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提升、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发展;推动扶贫、致富,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作为重点;助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创新社会资本参与方式,规范农户、村集体等参与方式,有助于探索现代乡村治理改革创新。”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说。
实际上,2017年,多部门曾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此次《行动方案》是在总结最新发展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新部署。在过去一段时间,各部门通力合作,取得了很多成果。
其中,文化和旅游部门进行了很多努力和尝试,比如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多个部门,出台了《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等;过去5年来,举办了20期“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官培训班”和3期“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开展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设立的乡村旅游扶贫观测点相关数据分析测算,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1.39万亿元,乡村旅游总人次为24.8亿次,分别占国内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总人次的30.4%、49.7%。
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史达说:“近几年,全社会对乡村旅游的关注度明显上升。我们在调研中也注意到,很多驻村干部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扶贫的首选抓手和工作重点,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地都希望结合本地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并积极帮扶一些有典型示范性的乡村旅游项目。”
“近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的大力推动下,各地乡村旅游取得长足发展。”周玲强说,一些先进地区涌现了度假、休闲、康养等业态,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后发地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人居环境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并逐步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此次《行动方案》从补齐乡村设施建设短板、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标准、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配套政策支持五方面作出部署。对于如何落实,业界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
石培华建议,要更加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开发,加大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重点吸引大学生村官、专业人才、旅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回乡创业;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中的农旅一体化发展,注重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质,支持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更加注重科技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支持组建乡村旅游技术创新推广平台和基地;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行普查和评估,更好地把握发展状况。
周玲强表示,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最大的瓶颈是如何通过各种形式把产品推广出去。“关于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以及一些品牌及声誉维护还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缺乏有效管控。比如有的民宿存在‘有偿刷单’等不诚信行为。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规范管理。”
史达说,牵涉部门多,协调难度大,是落实《行动方案》的最大难点。要把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作为政府的民生工程,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顶层管理,将“行动方案”变成实际行动。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相关部门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全面系统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强大合力,培育起了巨大的乡村旅游需求市场,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不同发展模式,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增强了文化内涵和特色,乡村旅游正朝着提质升级的方向迈进。